贾宝玉真的悟到禅机了吗?他其实是在向林黛玉表白!
原文第二十二回里说了一件事,宝玉听了薛宝钗念的一段《寄生草》的戏文后就顿悟了,然后写了一段偈语。
这段偈语是这样的:你证我证,心证意证。是无不证,斯可云证。无可云证,是立足境。
初读时,对这段偈语似懂非懂,并不确切地明白是什么意思。再读时,慢慢就咂摸出了其中的意味来。宝玉根本就没有顿悟,他是借这段偈语在向林黛玉表露自己的心迹,看似悟禅,实在悟情。
这段话,我试着翻译成白话文,未必准确,请方家指教。即:两个人都想通过各种方式向对方证明自己的情感,为此常常自寻烦恼,也许只有灭绝了所有情意,不需要再验证时,才算是真的在感情上顿悟。等到什么都不需要验证时,也许才真的是到了立足之境。
要弄懂宝玉这话的意思,必须联系前后文,找出因果关联,才不致犯了过度解读和臆想的毛病。我们知道,此时还在年下,元春省亲刚回宫不久。这段时间前后发生的一些事情,对宝玉的情感无疑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。
先一个就是宝玉大观园试才题对额出来后,因为香囊一事,与林黛玉闹了误会,两个人就赌了气。宝玉此时的情感不可能不会有波动,因为他已经说了:“你也不用剪,我知道你是懒待给我东西。我连这荷包奉还,如何?”后来又劝黛玉,林黛玉哭着说:“你不用同我好一阵歹一阵的,要恼,就撂开手。这当了什么!”后来俩人又和好如初,这个小别扭是因为二人情痴之下产生的误会。
紧接着元春省亲回宫后,史湘云出场,这直接引起了两件与宝玉有关的事情。
一件是黛玉听闻宝玉从宝钗处过来后就生了气,然后宝玉就各种赔不是,最后两个人互相表露了心迹。黛玉说:“我是为我的心!”宝玉说:“我也是为我的心,你的心难道你就知道,我的心难道你就不知道不成?”
两人之前的小误会和这段对话,就是对“你证我证,心证意证。”的最好解读。
还有一件是袭人因为宝玉不听规谏,与宝玉置了气,宝玉觉得无趣,也不出门,一个人就读了《南华经》,且续了一段文字,把黛玉宝钗袭人麝月都剖解了一番。这段文字已经初透宝玉顿悟的意味。
这里有段宝玉的心理描写:说不得横心只当他们死了,横竖自然也要过的。便权当他们死了,毫无牵挂,反能怡然自悦。
这段情节和宝玉的心理描写,就是对“是无不证,斯可云证。”的最好解读。即宝玉情急之下是容易误入歧途或者说撒手不管的,此是他一大病。(文/夕四少,白话红楼作者,转载请获取授权,违者必究!)
紧接着后面宝钗过生日,又发生了一件事。贾母听戏很喜欢一个小旦一个小丑,凤姐笑道:“这个孩子扮相活像一个人,你们再看不出来。”宝钗宝玉一眼就看了出来,但没有说明,是心直口快的史湘云说了出来,笑道:“到像林妹妹的模样儿。”
这直接引起了黛玉和湘云的小摩擦,宝玉生恐黛玉生气,没有拦住湘云,最后两头去劝,结果两头都没有落到好处。
这里有一段宝玉的心理描写:细想自己原为他二人怕生隙恼,方在中调和,不想并未调和成,反自己落了两处的诽谤。又想起之前看的《南华经》上有:巧者劳而智者忧,无能者无所求,饱食而遨游,泛若不系之舟。
这段文字的意思即是说,心灵手巧的人总是辛苦劳碌而聪明睿智的总是有许多烦忧,而心无挂碍的人则没有任何追求,吃饱了就是到处遨游,就像没有缆绳的船只一样,自由自在。
后面袭人发现宝玉不对劲,就劝宝玉,宝玉说:“什么是大家彼此?他们有大家彼此,我是赤条条来去无挂!”
这一情节可以说是对“无可云证,是立足境。”的最好解读,即宝玉经过前面几件事的不断刺激,终于走到了顿悟的悬崖边上,但他的顿悟不是真正的顿悟,而跟情有关。
所以我们看,宝玉在二十二回中听曲文悟禅机,不是真的悟禅机,而是在悟情,这三句话是因为三件事所起,所以宝玉这三句偈语后有一条重要的脂批:宝玉悟禅亦由情,读书亦由情,读庄子亦由情。可笑!
脂砚斋为什么觉得可笑呢?因为宝玉根本就没有悟什么禅,他悟的是情,甚至可以说,他的这段偈语,其实讲的就是他跟林黛玉的关系,两个人常常为了一点小事自寻烦恼,互相剖白半日才能和好。所以后文才会有宝玉说的“你放心”“我为你也弄了一身的病”等语,其实完全就是在向黛玉表白,在验证他的情。
而后文通过黛玉对宝玉的疏导我们知道,宝玉不仅没悟,而且仍在情不情之中,他不过就是恍惚之间被黛玉和湘云先后抢白难堪后,犯了“情极之毒”的毛病,顿生“悬崖撒手”之叹,此时,黛玉尚在,他根本不可能做到顿悟。
所以被众人一番嘲笑后,宝玉说:“谁又参禅,不过一时顽话罢了。”这里有一句脂批说:轻轻抹去也,心净难三字不谬。
可见宝玉不过是一时情入了迷津,误入了立足之境,他的心根本没净。当然,从另一面来说,宝玉借此偈语重又使得黛玉、湘云、宝钗等人彼此和好如初,再次实现了他的目的,即让大家都和和气气的,围着他转,他还是那个情不情的富贵公子。宝玉也算是歪打正着,绕了一个圈,又回来了。
而对于黛玉来说,她看到宝玉的偈语,觉得可笑可叹,由此可知黛玉深明宝玉之意,所以她能毫不费力地把走到顿悟边缘的宝玉一把拉回来。黛玉的一番诘问,宝玉不知如何回答,结果宝钗黛玉二人拍手笑道:“这样愚钝,还参禅呢!”说到底,宝玉终究都在情关,并未顿悟。
(作者:夕四少,转载请索要授权,违者必究!)